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起源流于中国,起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办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办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代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裁,统治者为建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二、端午节各地方习俗
1、划龙舟
端午节习俗之划龙舟,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而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护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现在这些包括迷信色彩仪式已很少见,但在以往,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庄严,多祈求农业丰登、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护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心愿。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2、吃粽子
端午节习俗,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风行不衰,而且传流到朝鲜、东洋及东南亚诸国。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百姓中一个十分风行的隆重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因为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好些故事传述,于是不单产生了很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摆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叶,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纸茑,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鸡冠石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病鲜果等。"